|
|
|
|
|
|
|
|
您的位置:首页>> 皖北年会

侯化:皖北经济发展2017年淮南年会交流材料

2017-10-9 11:56:15  作者:  点击率:1916

                                                 亳州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1—7月份,在纳入省政府月度通报的7项经济指标中,我市有5项增速居全省前八位,其中有4项居前三位、1项居第1位。在省统计局公布的17项月度经济指标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等10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八位,工业投资等9项指标增速居前五位,全部财政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居前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2位、创近21个月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创近28个月新高,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居全省第1位、创近29个月新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狠抓污染综合防治,不断打造地净水活天蓝宜居环境,取得良好成效。根据安排,现将我市绿色发展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下联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坚持以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健康养生城市”为目标,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发动全民参与,绿色发展的氛围不断浓厚。一是建章立制。积极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认真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强化生态文明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并建立会议、信息通报、工作督办、考核等配套制度。二是强化监管。将518家污染企业录入双随机抽查系统,定期开展双随机抽查专项行动,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并处罚到位。严把环评审批关,1—8月份受理环境影响评价文本165份、是去年同期审批量的1.7倍,驳回环评文本38个,否决建设项目16个。全面加强环境执法工作,1—8月份实施环境行政处罚156件、罚款802.4万元。三是全民参与。认真开展“环保风暴·全民参与”活动,设立200万有奖举报资金,凡举报属实的给予手机充值100元奖励,目前共受理802件、办结711件,发放奖金2.87万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塑造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风尚。
二、铁腕治污,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一是强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发并投入使用“亳州市环保督查信息平台”和手机APP,安装并上线监控摄像机255台,实现重点监控企业全程24小时在线监控。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市的信访投诉30批185件全部办结;省环保督察组交办57个突出环境问题,已销号54件;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7个问题,制定19个专项整改方案,正强力推进整改工作。二是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扎实开展“蓝天行动”,将城市高污染禁燃区面积由原来20平方公里扩大为169平方公里,逐步淘汰上述区域内所有燃煤、燃气、电锅炉,全部转为集中供热。狠抓秸秆禁烧,午季期间全市卫星监测火点数为1个、秋季工作已全面启动,国控站点PM10、PM2.5浓度均值不断下降,空气质量整体呈逐月改善趋势。三是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今年3月份,环保部通报了全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水环境治理同比变化程度,我市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43.6%,居全国第8位。认真落实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治理力度,1—8月份4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省政府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共设各级河长1680名,做到1211条河湖河长全覆盖。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全市35条(处)黑臭水体已完工2处、开工20个,剩余13个近期全部开工。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认定入河排污口319个,已开展全面整治。同时,充分利用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1184万元,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狠抓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关闭或搬迁沿河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78家,占年度任务的96.2%、序时进度居全省前四位。
三、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等重点工程,全力打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战。一是打造园林城市。加快市区绿道、绿带、绿地建设,市中心城区涡河、宋汤河、凤尾沟、漳河等沿河绿带基本建成,党政机关、学校等“拆墙透绿”工作扎实推进,共建成绿道38.3公里,城市公园、小游园17个。投资10.8亿元启动实施“水活”工程,中心城区涡河以南、铁道以西水系实现自流贯通,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总投资11.7亿元、长约40.4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万亩的“林拥城”项目已完成绿化面积约10545亩、苗木栽植50万棵,建成环城绿带35公里。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为1465万平方米,绿地率22.3%,绿化覆盖率2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2015年的1.9倍,“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目标初步实现。二是改善乡村环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1.47万个村庄和所有集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在2015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考核验收中,我市综合排名居全省第4位,其中谯城区、利辛县分别获得皖北片第2名、第6名。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设置有害垃圾回收点1057个、回收有害垃圾近300吨,建成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137个、日处理能力近2万吨,计划改造农村厕所6万个、已完成4459个。三是建设生态廊道。实施城乡增绿工程,今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11.2万亩,森林生态廊道完成造林550.6公里,建设农田林网104.8万亩。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已建成省级森林城市2个、森林城镇34个、森林村庄134个。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涡阳道源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已通过验收,蒙城北淝河湿地公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利辛西淝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和阚泽省级湿地公园正加快建设。
四、推动转型,绿色经济初具规模。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路径,把节约环保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产业经济加快发展。一是高效利用资源。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全市32个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封闭城市规划区内自备井164眼。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0.2%、7.3%。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开展违法违规用地清理整治、卫片执法检查和闲置土地清理整治等工作,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2014年以来已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提供新增建设用地2.3万亩。二是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市政府设立2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在每个县区均启动建设了现代环保产业园。抢抓亳州经济开发区被列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机遇,计划投资81.8亿元,对35个重点项目进行循环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签约落地生物质发电项目10座、已建成并网2个、在建3个,建成生物质成型燃料企业8家、设计生产能力42.5万吨,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三是推进节能减排。2016年,我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409.3万吨标准煤、增长3.05%,增速分别低于省控制目标、我市“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0.25个、2.7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5.3%,高于我市“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2.97%的目标。四是促进绿色脱贫。总投资26亿元、总规模372.04兆瓦的1949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如期建成并网,光伏电站规模占全省的25.2%。大力推进林业扶贫,以贫困人口为基数,按人均1亩发展特色苗木,财政连续10年给予贫困户1000元/亩补贴,帮助群众早日实现脱贫。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绿色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仍需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集聚区综合治理推进较慢;受气候因素影响,秋冬季节空气质量较差,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务艰巨、难度较大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提出的“打造生态文明安徽样板”的要求,认真汲取借鉴本次年会成果,虚心学习兄弟市经验做法,坚定讲看齐、提振精气神、强化执行力,严守“三大红线”,打好“三大战役”,推进“五个一”专项行动,执行最严格的标准,开展最严肃的整改,实行最严厉的问责,持续推动亳州生态环境改善,助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条记录: 邵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下一条记录: 汤传信:在皖北经济发展2017年淮南年会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芜湖路155号昇华大厦511室    电话/传真:0551-62865616     电话:0551-62875027
技术支持:安徽网库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90098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