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您的位置:首页>> 皖北年会

牛弩韬:唯创新者进 唯创新者强

2016-11-22 11:48:16  作者:  点击率:1645

----在2016皖北经济发展年会上的讲话
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牛弩韬
(2016年10月19日)
 
尊敬的黄岳忠会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金秋美好时节,我们齐聚美丽的珠城--蚌埠,共同参加2016年皖北经济发展年会,聚焦“创业创新”主题,为促进皖北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这是以新理念引领皖北新发展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经信委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安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大力实施皖北振兴战略,先后出台加快皖北发展“双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皖北地区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皖北的发展得益于创业创新的持续引领,但对标先进,皖北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率偏低、城镇化率不高等问题仍很突出,根本原因在于创业创新主体(企业)少、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缺失的瓶颈制约。皖北地区实现赶超跨越,需要高举创新大旗,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双创”带来的创新机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实现弯道超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讲几点与大家分享,技术创新是基础、产业创新是支撑、企业创新是主体、产品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障、文化创新是灵魂,我们要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推进。
      一、以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自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于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李锦斌书记在苏浙沪考察座谈会上指出,与发达地区比较,我们“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创新发展首先要理念创新,观念不创新,一切难创新。从世界工业发展史看,每一次工业革命无不是由重大颠覆性创新成果引爆,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先后崛起为制造强国,无不依赖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金融危机后,重视创新、加强研发,成为国家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共同选择。从区域竞争发展看,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区域竞争的实质就是创新发展的竞争。苏浙沪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根源在于他们始终有登高望远的世界眼光和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创新”已成为苏浙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小创新小发展,大创新大发展,不创新难发展。经济新常态下,越是欠发展,越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越是跨越赶超,越要依靠创新增强动能;越是遇到发展瓶颈制约,越要通过改革创新打开局面。全省上下,特别是皖北地区,更应该进一步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发展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以“互联网+”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互联网既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也是促进创业创新的催化剂、加速器。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呈现跨界融合、群体跃进趋势的背景下,皖北地区在推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更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的聚合联动作用和高铁即将全省贯通机遇(这两者改变时空),打造有形、无形两个平台。在有形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探索“技术+资本+人才”模式,组建一批基于“互联网+”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贯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创新生态系统。特别是蚌埠市更要抢抓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大力支持玻璃工业研究院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无形创新平台搭建方面,采取网络化组织架构,运用信息技术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建立健全 “互联网+”创业创新网络体系,创建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大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用户参与、众包设计、协同研发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突破地域空间时间限制,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三、以产业和产品创新增强工业竞争力。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真正创造财富的源泉,是创业创新的主要领域,产品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创新就是要持续开发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品,培育创新型产业体系。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和“三重一创”战略,我们创新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安徽工业精品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培育认定省级新产品500个、安徽工业精品100个以上。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正在谋划制定“制造大省”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准备在全省重点培育打造“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智能汽车和智能语音”等五大智能产业。皖北各市要充分把握全省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上,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政策聚焦、资源聚集、力量聚合,重点培育一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特色优势产业,走差异化发展路径,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蚌埠的电子信息、硅基新材料,阜阳的循环经济、食品、生物制药,亳州的现代中药、养生食品,淮南和宿州的云计算、大数据等都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要按照创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立足高起点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创造供给、供给引领需求,当前要从生产端入手,引导企业开发一批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品精品,推进品质革命,提升质量品牌,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以制度创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支撑,更需要体制机制等“软”保障。这次随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沪学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不解决问题的改革是改革中的形式主义。皖北地区促进创业创新,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改革,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构建一整套的制度支撑体系,实现皖北地区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追赶发展。大力推行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省里“3+2+3清单”要求,构建起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打通创新技术孵化培育、资本对接、产业加速、产业形成等关键环节,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的高效对接,通过打造人才高地打造产业高地、通过优化人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用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及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融资方式,构建支持创业创新的金融政策体系,破解创新创业初始阶段的资金瓶颈。
      五、以创新文化培育增强创新自信。培育创新文化是形成创新土壤的核心基因,对于皖北地区来说,更要大力弘扬“三种精神”。一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社会资源的整合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是创新活动中最宝贵的资源。要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在全社会宣传推介一批专注实业、执着创新、诚信担当的企业家典型,树立起尊重、保护、成就企业家的强烈意识。二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德国制造被誉为“高品质”的代名词,靠的就是背后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李国英代省长在省长例会上指出,建设制造大省,上游必须有科技和教育的支撑,下游必须有高素质劳动者的支撑。皖北地区可以采取“专家+团队”、“导师+学徒”、“知识+实训”等方式,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具有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树立一批新时期工匠典型。三是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来自创新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民族的根,是创新的魂。各级干部要砥砺创新精神,继续弘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破除“创新恐惧症”,提倡敢为人先,敢想敢干,提倡讲真话、讲实话、敢讲话。创新是先破后立、边破边立的过程,要崇尚创新创业,完善容错免责机制,营造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定期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充分调动起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积极性,使全社会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活力持续激发,让创新之花在皖北大地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条记录: “双创”为媒,皖北6市共襄崛起之路
下一条记录: 熊梦:在“皖北经济发展2016蚌埠年会”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芜湖路155号昇华大厦511室    电话/传真:0551-62865616     电话:0551-62875027
技术支持:安徽网库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9009879号-1